今日中午2点半,睡完午觉下楼,家住晋江梅岭的江先生却发现,家门口竟然爬了了一条两米左右长的蛇来,还在家里到处爬。而这竟然是连续第三年夏季,有蛇来他家游荡了。
报警后,晋江梅岭派出所民警和森林公安先后出警,抓获了这条菜花蛇。目前,菜花蛇已被带到远处放生。
江先生住在梅岭岭山社区一别墅小区。今天下午2点半左右,他睡完午觉下楼,走过客厅,到大门口时,突然发现脚下台阶上,竟然有一条两米左右长的蛇!
江先生赶紧躲开,蛇却爬进客厅来。江先生一家人吓坏了,特别是他20岁左右的女儿。他们赶紧报警求助。
接警后,梅岭派出所民警先赶到现场。“刚到的时候,我也吓了一条,它比普通的蛇长一点,应该是一条菜花蛇,无毒的。它躲在墙角的话,还真不容易发现它。”民警驱赶了几次,蛇却借机钻到一楼的卫生间里去了。从此,就躲着不出来了。民警便请求森林公安部门协助。
4点左右,森林公安赶到后,很快就将蛇抓获,并带到远处放生。
江先生告诉民警,这已经是他家第三次进蛇了。原来,去年和前年夏天,他家就进过蛇。
对此,晋江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章军林介绍,去年他确实去江先生家帮忙抓过一次蛇。“夏天是蛇出入频繁的季节。蛇喜欢有绿化,阴凉的地方,特别是低层住宅。”他说,别墅是低层的,一般绿化也比较多,所以容易吸引蛇。高层住宅一般不会。另外,江先生可以查一下,家里附近是否有蛇洞。“连续3年都有,难说他家附近就有一个蛇洞。如果没有,也有可能是巧合。”他建议江先生可以在房子附近撒一点雄黄,有驱蛇效果。
我们都知道玻璃人,但关于玻璃蛇很多人就不了解了。说起玻璃蛇,大家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一条白色透明的蛇呢?其实不然,玻璃蛇就跟普通的蛇长相差不多,但又不属于蛇科,它是一种蜥蜴,无毒,而且它的尾部很长,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像壁虎一样断尾,体长可达一米二,因为它身体的脆弱,被人们称为玻璃蛇。不过此脆弱并非像是人类的疾病,而是它重生的一个手段。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恐怖的蛇类,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玻璃蛇,以及盘点下全球十大最恐怖蛇。
玻璃蛇
一、玻璃蛇简介
中文学名:阿西娜玻璃蛇
拉丁学名:Pseudopus
英文名:glass lizard
别称:玻璃蛇
界属:动物界
蛇蜥科:蛇蜥属
下属分类:欧洲玻璃蛇蜥 Pseudopus apodus
欧洲玻璃蛇蜥 Pseudopus apodus
玻璃蛇体长:2米、1.5米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爬行纲 REPTILIA → 有鳞目 SQUAMATA → 蜥蜴亚目 LACERTILIA → 蛇蜥下目 Anguimorpha → 蛇蜥科 Anguidae → 蛇蜥属 Pseudopus
玻璃蛇分布区域:美国威斯康纳州东南部、亚洲,从印度、中国直到印度尼西亚诸岛,北非至少有一个种分布,也有数种分布于北美。
玻璃蛇特征:玻璃蛇白色透明,骨骼和内脏清晰可见。与其说它是玻璃蛇,不如称它为玻璃蜥蜴,因为它是蜥蜴的一种,体长最高达1.2米,但是大概三分之二都是尾部。玻璃蛇体表异常光滑,白色透明,骨骼和内脏清晰可见,眼睑能够任意张合,当它遇到突袭时像壁虎一样,尾部可以脱离身体,在受到袭击时,身体会断成数段,在混乱中它的头部会趁机逃走,接着它还会长出一个新的躯干,用此种方法得以保命。
玻璃蛇是什么:玻璃蛇是蛇中极品,但它更像是一种蜥蜴,玻璃蛇体长达1.2米,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尾部。
玻璃蛇名称由来: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尾部可以脱离自己的身体,然后会快速的长出先的身体,这是玻璃蛇的一种超自然能力,因为这种蛇很脆弱,所以被称为玻璃蛇。
二、玻璃蛇事件
1、玻璃蛇在广东出现
三月,在广东怀集县发现一条奇特的透明眼镜蛇,全身白色,肚皮下可清晰见到心、胆等内脏,蛇舌和眼睛是红色的,目前这条蛇饲养在大岗镇连会村村民杜石生家中。
2、玻璃蛇在湖南出现
近日在线通讯员报道说,在湖南省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条“玻璃蛇”,长不到65厘米,粗不过大拇指左右,全身透明,内脏清晰可辨,当地人把它叫做“玻璃蛇”。
三、玻璃蛇的祖先蜥蜴
1、玻璃蛇的祖先简介
玻璃蛇的祖先蜥蜴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蜥蜴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
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
2、玻璃蛇与蜥蜴的共同之处-自截再生
玻璃蛇当它遇到突袭时像壁虎一样,尾部可以脱离身体,在受到袭击时,身体会断成数段,在混乱中它的头部会趁机逃走,接着它还会长出一个新的躯干,这种现象叫做自截,用此种方法得以保命。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
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
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
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3、玻璃蛇的祖先蜥蜴研究
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研究三千万年前的巨蛇骨化石发现,这种蛇由蜥蜴进化而来,这对研究爬行类动物的进化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爬行类动物最早的祖先可能就是蜥蜴,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作为蜥蜴的子孙后代,蛇家族在通常情况下都以蜥蜴为食。
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布里斯班亚艾萨山附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蛇骨化石,其长度大约有18英尺,著名的《自然》杂志对它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天蛇”,该名词来源于澳大利亚土著,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土著人将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归咎于“天蛇”,此物与天上的彩虹关系密切。
由于巨型蛇骨易碎、很难完整保存,因此在以往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蛇的起源曾是困惑科学家们很久的问题,昆士兰州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杰克·盖隆认为这一完整蛇骨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蛇是由蜥蜴进化而来,及其进化发展过程。
蛇家族远在冈瓦纳大陆时期的古地中海(现在是各自独立的澳洲、南极洲、非洲以及南美洲)就存在,至今已经数千万年。
盖隆他们还曾发现了被严重破坏变形的巨型蛇骨化石,据推测可能比“天蛇”出现的时间还早,科学家指出,远古时期的蛇有着相对坚固并不灵活的咽喉,而不像现代蛇咽喉部结构非常松散可以张大嘴吞下比它们身体大几倍的动物。
四、玻璃蛇是九头蛇的后代?
科学家研究玻璃蛇的时候,有些特性跟远古九头蛇非常的相像,经过进一步观察发现,玻璃蛇竟然是远古九头蛇的后裔,连专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是西方的神话生物,在古希腊神话中出现最为频繁。传说它拥有九颗头,其中一颗头要是被斩断,立刻又会生出两颗头来。
海德拉是一只具有九个头的怪蛇,他是希腊神话中最强悍的怪物之父百首巨龙堤丰(typhon)和女首蛇身怪厄喀德那(echidina)交配所生下来的,又有一种说法是帕拉思(phallas)和冥河(river styx)结合而生的,他生活在阿苟思海湾的罗娜地方的沼泽中,被称为罗那九头蛇,他吞食田地,蹂躏人畜,无恶不作,他所吐出来的毒气还使得当地成为所谓的瘟疫沼泽。
宙斯所生的赫拉克勒斯(hercules)因为天后赫拉的陷害而丧失神智,杀了自己的妻儿,为了要赎罪,他接受神喻,前往服侍他的表亲迈西尼国王尤理士修士,尤理士并不笨,他为了取悦赫拉,于是决定尽一切可能害死赫拉克勒斯,于是他交给了他十二个难如登天的任务,第一个是杀掉刀枪不入的奈米亚之狮,后来赫拉克勒斯将它的皮当做护甲去进行第二个任务,这第二个任务就是宰杀九头蛇海德拉,这个九头蛇厉害的地方除了它的毒气之外,它的毒液也是世间奇毒。
不过由于赫拉克勒斯身上的狮皮刀枪不入,所以它的毒牙也没有办法进去,不过它有九个头,砍掉每一个头都会再生,而且中间的那一个头还是永生不死的,让赫拉克勒斯大伤脑筋,还好后来他的侄子交给他一个火把,让他每砍掉一个头就用火把烧伤口,让他再也长不出头来。
而最后一个头在砍下之后,赫拉克勒斯就把它的头用大石头压着,让它再也不能作怪,最后还把身上所有的箭都沾上了海德拉的毒血,成为赫拉克勒斯后来的武器。
五、玻璃蛇图赏
盘点全球十大最恐怖蛇
第一名:细鳞太攀蛇
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还有沙漠猛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是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一次毒液就可杀死20万只老鼠,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细鳞太攀蛇生性害羞,当防御时,身体会离开地面。
1、食性
细鳞太攀蛇又被称作凶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一百个成年人。尽管如此,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这种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2、攻击防御
细鳞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
3、生长繁殖
细鳞太攀蛇为卵生蛇类,每次产约12~20枚卵。
第二名:棕伊澳蛇
棕伊澳蛇是澳洲分布最广的毒蛇。本种在新几内亚南部也曾有发现纪录,但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个新品种。棕伊澳蛇毒性很强,位列世界毒蛇前三名之内。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胁,在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摺及抬高身体前部。体长为1.5~2.7米,身体为褐色或红色,有平滑的鳞片、宽阔的头部及大眼睛。
1、生活习性
以蛙、蟾蜍、小型哺乳动物和其它蛇类等为食。卵生,每次产下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产18-22条幼蛇,日夜均会活动。
2、分布范围
澳洲(不含南部)及新几内亚南部。栖地范围相当广,从热带森林到沙漠均有分布。
第三名:太攀蛇
太攀蛇(学名:Oxyuranusscutellatus),又名普通太攀蛇或海岸太攀蛇,是一种大型的太攀蛇属成员,亦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沿岸一带,另也出没于新几内亚的岛屿。根据数个毒理学报告的实验白鼠LD50皮下注射数据,此物种的毒性在陆栖毒蛇中位列第三。[2][3]这种太攀蛇的蛇咬也造成过100%的临床致死率。其辖下共有两个已确认亚种。
1、生态习性
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00人,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
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
2、形态特征
海岸太攀蛇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它们的成熟期一般在体型为1.2米(3.9英尺)长的时候,成体平均亦可长达1.5至2.0米(4.9至6.6英尺),体重在3千克(6.6英磅)左右。而有记录最大的个体长3.3米(11英尺),重6.5千克(14英磅)。
3、分布地
此太攀蛇只分布于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岛屿,后者包括印度尼西亚的数个州分及巴布亚新几内亚。虽其别名里有“海岸”两字,但它们同时也在距离最近的海滩远达数百公里的地区出没。从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穿越约克角半岛,到昆士兰东部及新南威尔士北部均有它们的踪迹。而此物种的第二个亚种巴布亚太攀蛇,则多集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平均只有20°C(68°F)或以下的地区一般并不适合它们居住。
第四名:东部虎蛇
东部虎蛇属眼镜蛇科(Elapidae)爬虫,学名为Notechisscutatus,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
东部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4尺)。
体长约1.3~1.6米。蛇身厚实,头部宽大,身体呈浅暗橘黄色或茶色,并伴有黄绿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环,生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半干旱区域。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种栖。
1、习性
东部虎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毒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东部虎蛇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东部虎蛇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
东部虎蛇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
2、分布
东部虎蛇主要分布在海岸、湿地或溪涧等地带,它们有刻意占据领地的习性。一些居住了大量蛙类或其它猎物的地区,更是东部虎蛇经常聚居的集中地。
另外,东部虎蛇所占领的岛屿上亦有不少海鸥聚集生活,东部虎蛇亦会捕食这些海鸥的幼儿,不过亦有不少体型较大的东部虎蛇会被海鸥啄击致盲。
第五名: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1、分布
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眼镜王蛇毒性极强。
2、形态特征
眼镜王蛇为大型蛇类,最大全长记录中国3,806(3,276+53)mm、中国之外5,580mm。
颊鳞缺:眶前鳞1枚,眶后鳞3枚;颞鳞(2+2)枚:顶鳞之后有1对大枕鳞;上唇鳞7枚,2—2—3式;下唇鳞8枚,前四枚与前颏片相接。
背鳞平滑无棱,具金属光泽,斜行排列,19—15—15行;腹鳞235—250枚(雄)、239—265枚(雌),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或双行,83—96枚(对)(雄)、77—98片(对)(雌)。原文地址:https://www.yi2.net/article/201606/13233.html
3、生活习性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眼镜王蛇像其他眼镜蛇一样,在受到危险时会抬起身体的前三分之一,然后它会张开嘴,露出毒牙,一面盯着对手,一面留意着四周的环境。
一旦眼镜王蛇认为自己处境危险,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主要捕食蛇类和蜥蜴,也吃鸟类、鸟卵和鼠类。
第六名:巨环海蛇
体长约两米(m)。毒牙细小,一次分泌的毒液量少,也捕食鳗鱼等。它的右肺几乎占据了身体的右半部分。它可以潜入10丈深的水里,它那象桨一样的尾巴有利于迅速游动到达目的地。
中名:巨环海蛇、灰蓝扁尾海蛇
学名:Laticaudacolubrina
科:眼镜蛇科
属:扁尾海蛇属
种:灰蓝扁尾海蛇
它属于水陆两栖蛇类。不局限于近海而可生活与远洋中,因此分布非常广泛,不仅遍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还远及东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它们也是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蛇类。主要以鱼类为食,卵生。
第七名:虎蛇
虎蛇属眼镜蛇科(Elapidae)爬虫,学名为Notechisscutatus,产于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
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4尺)。体长约1.3~1.6米。
蛇身厚实,头部宽大,身体呈浅暗橘黄色或茶色,并伴有黄绿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环,生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半干旱区域。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种栖。同时也是传奇游戏中的一种怪物。
1、外形特征
眼镜蛇科(Elapidae)爬虫,学名为Notechisscutatus,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虎蛇为常见种类,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4呎)。
2、生活习性
虎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毒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虎蛇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虎蛇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
第八名:黑虎蛇
世界最毒10大名蛇之一,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
黑虎蛇
BlackTigerSnake
中名:黑虎蛇
学名:NotechisAter
分布:澳洲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
other: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
世界最毒10大名蛇中黑虎蛇排在第8位
黑虎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凝固剂、溶血素及蛇类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跻身世界最强烈的蛇毒之列。
被黑虎蛇所咬后,除了伤口剧痛之外,从伤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会令足部及颈部出现痛楚,身体感到麻痹、出汗,随即开始呼吸困难及局部肢体瘫痪。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疗的话,致命率仍高达45%。
第九名:南部棘蛇
南部棘蛇(拼音:nánbùjíshé),英文名:Commondeathadder,学名:Acanthophisantarcticus。南部棘蛇,又称死亡蛇,是澳洲本土的特有种,也是在众多蛇类之中毒性最强的蛇种之一。聚居于澳洲东岸的森林、草原与及石楠草原等地方。
1、简介
中名:南棘蛇,南部棘蛇,死亡蛇
学名:AcanthophisAntarcticus
英文名:DeathAdder
分布:澳洲
肤色淡褐、淡红或灰色,缀有深色箍环,蛇身粗厚,体长约45-60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附近一些岛屿上,多在沙地上生活,有完美的保色以及剧毒液,不过危险性不及虎蛇和眼镜蛇科大毒蛇,它是世界上排第九毒的蛇。
2、形态
死亡蛇的头部扁平,呈三角形,身体窄直,全长大约有70至100厘米。普遍的死亡蛇都呈浅啡色,身上有很多深褐或者黑色的斑纹纵横交错。它们的牙是澳大利亚当地所有毒蛇之中最长的。
3、分布
死亡蛇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海岸地带,泛指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州及南澳大利亚一带。在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与及南澳大利亚的西部附近,也可以找到死亡蛇的踪影。
第十名:西部拟眼镜蛇
西部拟眼镜蛇,是一种分布于澳洲的毒蛇,在世界毒蛇排行榜上排名第十。卵生。栖息于树林、草原、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1、名字由来
西部拟眼镜蛇(拉丁学名:Pseudonajanuchalis),体长约1.5公尺,属中大型毒蛇。体色为黄褐色至深灰黑色,头部为椭圆形,当其兴奋或发怒时,头会昂起且颈部扩张呈扁平状(状似饭匙),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因此而得名。
2、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洲地带。其实,除了西部拟眼镜蛇外,世界上的很多毒蛇也都分布于澳洲。澳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毒蛇种类。这是因为澳洲大陆并不与其他大陆连接,形成四面环海、长期“与世隔绝”的状态,又具有适合物种繁衍的气候,因而那里的生物种类也比较独特。澳洲地带的蛇由于隔绝进化,毒性极强。澳洲的蛇有一半以上是毒蛇。
品种不详的伪蛇图赏
拓展阅读:地球22种怪蛇揭秘
1、灭火蛇
南美洲也是一个令人神往不已的地方,在其北部亚马逊河畔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种头上覆盖着肉瘤的鳞片、周身呈菱形的黑褐色斑点蛇,当地的印第安人叫它“苏鲁库库”,俗称灭火蛇。
苏鲁库库”是一种毒蛇,尾端长着一对能置人死地的角质毒螯,但它对人类也有贡献。据说,蛇肉烘干可治风湿病,蛇骨研成粉末,放在甘蔗酒或咖啡里,也能取得同样的疗效,蛇皮铺在床上就寝,还能治皮肤病,所以当地就有人以捕它为业。
火是许多猛兽、恶禽、毒虫都望而生畏的东西,但是,当科学考察队在营地烧起篝火时,灭火蛇会迅猛地窜来拍打火焰,并且非把火扑灭不可。
曾经有人为了避免它,正亮起一支火把准备把帐篷撑开,谁知“苏鲁库库”却迫不及待地腾空而起,火星四溅地将火扑灭了……
这种蛇为什么不怕火?原来这种蛇是夜行的动物,火光刺激它的眼睛,会使它感到特别难以忍受,所以在漆黑的夜间,只要一见闪亮的火光,它就非扑灭不可。 那么灭火蛇为什么不会被烧死呢?
这是因为它的表皮能够分泌出一种粘液,有隔热作用,所以它不但能扑火,而且还能在不太旺的火堆上停留较长的时间,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2、香蛇
说到香蛇,不仅让人联想到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同是自身能发出香味的活体,神奇不已。在圭亚那的邦可那村,有一种奇异的蛇,它的身上能发出香味,有防虫、防蚊等作用。更有意思的是,香蛇能将身体蜷缩起来,绞成一种非常美丽的“花斑”,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殊的自造花型,用胶水洒在蛇身上定型,制成美丽的蛇窗格。
正是因为这种奇特的特性,香蛇被当地妇女用来制作耳环,她们把香蛇抓来之后,用一种胶水把它的身体盘成一个圈,戴在耳朵上面,香蛇具有很顽强的生命力,当它被人捕捉以后,它会一动不动,身体也从尾巴开始萎缩,香味也渐渐变淡,几天之后,香味渐渐没有了,当地的妇女就会把它遗弃再去捕捉其他香蛇,这个时候的香蛇已经奄奄一息。只要一脱离控制,它们就会努力的吸收水和食物,慢慢的缓和过来,所以说一条香蛇,一生会被捉到很多次。
3、装死蛇
在南美有一种猪鼻蛇,善于装死,素有"装死老手"之称,故称之为装死蛇,在它遇到敌害时,它就一动也不动,像死了一般,借以蒙蔽对手,从而死里逃生。
4、蜘蛛蛇
蜘蛛蛇生活在南欧希腊北斯波拉提群岛上,它长约80厘米,灰黑色,无毒性,性格温和。所以称它为蜘蛛蛇,是因为它能像蜘蛛一样吐丝结网。吐丝蛇不会随便吐丝,它肚子饿了,会像蜘蛛一样,选择昆虫出没的灌木丛和草地,能吐丝结出蜂窝状六角形的丝网,有黏性,螳螂、蚂蚱、金龟子等昆虫如撞在网上,即被粘住,蜘蛛蛇会竖起身子吃掉。它不像蜘蛛一样守在蛛网中心,而是躲在一边等待猎物。大约三天后,它的丝网已失去黏性,于是游开再选地方再结网。
蜘蛛蛇生理构造奇特,它的头比一般蛇要大,因为它下颌有一个鼓起的囊包,贮藏着一种洁白的透明液汁,如果吐出来,遇到空气立即干涸成丝。这种丝比蜘蛛网强韧200倍,当地人非常喜欢这种蛇丝,常用它制成坚韧轻便的蛇丝渔网。这种网不但比一般渔网坚韧,而且具有不怕海水腐蚀的优点。
5、冰冻蛇
在爱尔兰地区有一种冰冻蛇,在寒冬季节,当地的老人常把直挺挺的冰冻蛇当成手杖来用,有的居民还把盘卧冬眠的蛇串编成门帘,用来挡风,直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这些"手杖"、"门帘"就悄悄地离去了。
6、蜡烛蛇
在几内亚海湾的洛俾岛,有一种叫"库加沙"的蜡烛蛇,"库加沙蛇"身体里含的脂肪特别多,特别是舌头上的脂肪更多,而且它身上、皮肤、舌头上的油极容易燃烧。人们抓到后去除内脏晒干,再在蛇身中间穿一条棉芯,然后将蛇身缚在一根铁棍上,插在烛台上,点燃后就能照明,光亮比一般油灯还亮,一条蛇可点三四个晚上。
7、变色蛇
变色蛇是卡普阿斯泥蛇的一种,是近5年来发现的首例新蛇种。它是一种毒蛇,生活在印尼婆罗洲的卡普阿斯河流域,出没于河流沿岸的湿地和沼泽地区,主要以老鼠和鱼类为食。变色蛇雄蛇全长范围286~466mm,雌蛇全长范围306~504mm。
它的体色会因环境改变而迅速改变,这种蛇藏在青草中时,全身立即变成青绿色,如果它蜷缩在岩石下或盘缠在枯树上,则马上变成黑褐色,要是把它放在红色的土壤上,全身很快又变得像胭脂一样。这种有利的条件既方便它捕食,又方便它逃生,真是上天赐予它的护身符。
8、气功蛇
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地区生活着一种绿色的小蛇,别看它其貌不扬,一身的“硬气功”却是极其了得,当它“运气发功”时,连8吨重的卡车都对它无可奈何。
它通常在盛夏的夜晚爬到公路上纳凉,一点也不怕来往的车辆,原因在于气功蛇的腹部生有一个"吸气囊",遇有紧急情况,能象轮胎充气一样,很快吸满空气,并将吸进的气体迅速通遍全身,就像打足了气的轮胎,无论你怎么压,它都毫不在乎。由于它能像人一样使出“气功”的绝活,能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当地人叫它"气功蛇"。
9、看家蛇
在沙特的土豪们不养狗,一般都养蛇,一种叫做看家蛇的蛇。这种蛇相貌可怕,长相凶恶丑陋,每当有其他动物来袭时,它们都会很勇敢地冲上去,狠狠地与敌人对视,连野兽见了也会吓得落荒而逃。但此蛇性格温和,身细如麻绳,而头大如海碗,两眼闪闪发光。当地居民将其精心喂养,每当家里人全都出外时,就把它们放在门外,让它们看家护院,驱赶野兽,真是聪明的人类,故而被人们称之为“看家蛇”。
10、飞蛇
飞蛇又叫游蛇科,体细长,树栖,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印度,能作短距离滑翔。滑翔时身体挺直,腹部正中鳞片收缩使腹部微凹,飞蛇多昼间活动,捕食齧齿动物、蝙蝠、鸟和蜥蜴,印度和锡兰的金花蛇,常称金色树蛇,体长达100公分(40吋),黑色或略呈绿色,杂有黄色或微红色斑纹。
金色树蛇虽然没有类似翼膜的附肢,但它能够使身体弯曲成"S"形,巧妙运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并且能靠扭动自身肋骨所产生的动力来改变方向,为延长滑翔时间,天堂树蛇在空中平均1 s收腹一次,使整个身体呈扁平状,就像一个微型滑翔伞一样。
11、耳环蛇
在非洲喀麦隆西部有一种细如手指的银枪蛇,当地妇女喜欢用它做耳环,绝对的重口味。银枪蛇呈铅灰色,捕捉后,人们先拔去它的毒牙,然后将它扎成小圈,垫上衬条,系上细线吊在耳垂上。于是一条活蛇就被挂在了耳朵上,它时时昂起头,吐出火红的舌头,一副银枪蛇耳环可戴八九天,待到蛇死后再换新的。
12、食草蛇
食草蛇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伦贝岛上,又叫白圈蛇。这种喜欢食草的蛇长约1 m,背部有十多个白圈形花纹。当地农民将它捉入杂草较多的农田中,不出数日,蛇就能将田中的杂草吃得精光,而决不侵害农作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这种蛇的形态不同于非洲大陆的任何一种蛇,它的蛇头扁平,吻部略微前翘,头背呈灰色至浅褐色,枕鳞宽大扁平,常常夹杂黑色斑点或斑纹,头背前端颜色向后端由浅向深柔和过渡,下颌与上前唇呈乳白色,下颌的乳白成色向上略微延伸;颈背成色与头部有明显交界,除脊中线外呈灰黑色,雌蛇脊中线于颈背处呈不鲜艳的浅黄色至褐黄色,向后慢慢向灰色过渡,上唇鳞5至6枚;个别成年雄性个体颈背向后的体背基本为全灰黑色,脊背有灰黄色,相间的不规则斑纹一直延伸至尾部,而背鳞的第3行(包括第三行以下)呈边缘明显泛灰中间灰黑的成色,而该蛇的幼体也是这种成色;多数成年雄性个体,成年雌性个体在颈背后的体背基本呈现较为纯的褐黄色。
13、缠人蛇
非洲有一种蛇缠旅店,在这种旅店中,客人一躺下,就有条条小青蛇爬来,缠在客人的手、脚、头颈上,与人同睡。原来,这是店主特意放养的"缠人蛇",这种蛇无毒,身上会发出一种辛辣的气味,使扰人难眠的非洲毒蝇不敢近前,从而保护了旅客的安全。
14、宠物蛇
在印度尼西亚亚佛罗勒斯岛上有一种无毒的"宠物蛇",它像小狗一样,跟随主人形影不离,主人下田时,它就四处驱赶啄食的鸟类,主人回家,它也跟着游回来。
15、撒粉蛇
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撒粉蛇",这种蛇"记忆力很差",出洞走远了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它在经过的地方,都要从身上脱下一些皮,干了以后就像撒了白色粉末的一条带子,以作为回洞的记号,此举有点像咱们狗狗撒尿找回家的路哈。
16、滚蛇
在埃及沿海地区,可以看到树上挂着一种白色的圆环,这是一种无毒蛇,叫滚蛇,它首尾相连,靠全身肌肉的剧烈蠕动而弹动躯体,可以在地上滚动,也能爬树和上坡,而且行动迅速。
17、待客蛇
在突尼斯诗斐米德人遇到客人来访时,主人定会把两条蛇装在客人的口袋里,以表示对客人的盛情欢迎之意。这两条蛇一黑一红,黑蛇表示友好,红蛇则表示欢乐。客人不仅不能表示出恐惧和厌恶感,而且还应按当地风俗向主人表示谢意和高兴,否则主人会认为你不诚实,甚至还会产生反感。
18、盾尾蛇
盾尾蛇原产于斯里兰卡,它的尾巴极似一面盾牌,大而扁平的蛇尾鳞甲上还长有针一样的长刺,一遇敌,即以其盾尾反击,常令偷袭者望风而逃,由于这种蛇头尖尾大,故模样十分古怪。
盾尾蛇科是的穴栖蛇类的统称,40馀种,产于南亚,无毒,体短(一般不足30公分〔12吋〕),眼小,吻尖,许多种类尾的末端扁平,似盘状盾。体色多鲜豔,有的黑色,闪闪发光,多以蚯蚓为食,圆筒蛇属(Cylindrophis)和异唇蛇属(Anomochilus)均具残存的腰带,或与南美的筒蛇属(Anilius)合为筒蛇科(Aniliidae)。圆筒蛇属种类常见于稻田,受惊时将头藏在盘绕的身体下面,抬起形似毒蛇头部的尾部。
19、果舌蛇
果舌蛇生活在巴西草原上,全身披着绿色的花纹,长约1.5 m,是一种无毒蛇。其特点是舌头上长有一粒果形舌粒,乍看酷似一颗鲜红的樱桃。它觅食时,先将身体游移至绿色植物上,然后将舌尖伸出,一些小鸟看见它那红色的舌粒,误以为是好吃的果子,即去啄食,果舌蛇便迅速将其咬住,美餐一顿。哈哈,出其不易的一招致命。
20、桥蛇
桥蛇生活在莫桑比克丛林地区,喜欢群聚,并常绞缠在一起,一遇江河,它们便会像搓缆绳一样紧紧地绞缠在一起,并逐渐连接延伸。它们还会将"缆绳"的两端分别缠绕在河岸两旁的树干上,形成一座蛇桥,蛇桥不仅可供蛇通过,体轻胆大的人也可踩着过河。
21、摆渡蛇
在非洲桑给巴尔西部地区的许多内河渡口,不是用人划船、点篙,而是用蛇作动力来摆渡的。这种叫做"复庚乞德"的摆渡蛇,体表乌黑光亮,头部特大,舌细长,水性好,力气大,一次能拉动一艘载几百千克物件的渡船,摆渡蛇性情温顺,从未发生过伤害人畜或拉翻渡船的事情。小编好想去试试。
22、碎蛇
在湖北省利川市谋道区境内与在西藏墨脱县墨脱村的山坡上,有一种神奇的小蛇--碎蛇。碎蛇长约40 cm,秤杆般粗细,外貌与鳝鱼相仿,当地人又称之为"干黄鳝",而它的常用名则叫"碎蛇",此名是由它的身体容易碎断而得来。
碎蛇身体特别脆,从树上掉下便会"粉身碎骨",不久便长出新尾巴,它没有四肢,仅存残迹,小眼睛,身如蛇状,行动也极似蛇的爬行。其实碎蛇是一种退化的蜥蜴,没有四肢,它的尾巴极容易断,可它的再生能力特别强,故人们又称为"脆蛇"和"碎蛇"。